
春意盎然的三月,一场别开生面的优化水路营商环境的经验交流与专题培训正在热烈进行,在兖矿东平陆港二楼会议室里,港口、水运、物流企业参会人员围坐在一起,探讨着提升服务水平、优化过闸进港流程的新方法,现场气氛热烈,而这也正是泰安市交通运输局港航铁路机场服务中心全力优化水路营商环境的生动剪辑。
开年以来,泰安市交通运输局港航铁路机场服务中心聚焦服务能级提升、数智赋能转型、港产融合攻坚“三向发力”,以“营商环境优化年”行动为抓手,创新构建“政策精准滴灌+科技硬核支撑+产业生态聚合”的优化服务体系,服务企业创新发展。
政策服务赋能,厚植发展沃土。研究制定《2025年优化水路运输领域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建立“政策专员+网格服务”机制,梳理集装箱免费过闸、船舶拆建补贴等8类惠企政策包,先后组织服务队入企开展政策送暖、专题培训,送政策、送服务、问需求、问建议,累计走访服务企业20余家次,现场解决政策类问题60余项,先后指导3家航运企业完成船舶拆解奖补申报,助力企业贷款金额880万元,缓解企业和船员融资难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绿智提效创新,激发发展活力。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化建设是提升营商活动效率的关键。以“新基建”筑牢水运经济数字化底座,航道的升级不仅增加水运效能,更为企业带来了实际效益,首条3000吨级单机货船靠泊泰安港彭集作业区,彰显大宗货物运输能力新提升。据悉,自年初,尿素、化肥等春耕物资运输量较去年同期增加20%,成本的节约与效率提升,吸引了更多货源,增强了港口市场竞争力。中心推广LNG动力船舶、岸电设施应用,试点“光伏+港口”清洁能源模式,兖矿东平陆港有限公司建成全省首个内河全流程自动化散货码头,作业效率提高60%,单位产品能耗降低10%,被推荐为全省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助力产业可持续经营。同步加大新技术、新场景应用,泰安内河智慧航道建设更是全面呈现要素融合、管理智能、服务精准的智慧色彩。
聚链成势催生,优化发展生态。推动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港口+大宗商品交易”“港口+高端装备制造”等业态,启动老湖作业区仓储中心建设,扩大彭集港煤炭中转量,力争年物流中转规模突破10亿元。扶持发展各种经济形式的航运企业,以京杭运河大清河航道维护基地建设为依托,推进水上服务区建设,实现船舶停靠、补给、维修等到港即享服务,助推航运生态扩容。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围绕泰安港口比较特色,先后在中央新闻、人民日报等媒体高层次报道推介,加大经贸洽谈、推介论坛等活动力度,深化南向与长三角地区,北向与京津冀,西向与晋陕蒙等对接合作,打响泰安港品牌。
“优”无止境,未来可期。泰安港航在优化营商环境道路上,将继续以服务为帆、平安为锚、创新为浆、绿色为舵,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交通强国建设贡献水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