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安处于鲁中腹心,不仅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还坐拥世界级的文旅资源,有条件、有优势在交通和文旅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也理应在交通强国、文化强国、旅游强国建设上展现泰安担当和作为。
近期,交通运输部印发意见,批复泰安市泰山·黄河—大汶河文化旅游生态廊道建设项目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期限至2027年。至此,一条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紧扣全省加快旅游公路“五大廊道”建设总体部署,被市委、市政府定位为泰安市全域文旅融合发展的“金线工程”,被赋予了更重要的使命。山水之间,一卷以路为笔、以景为墨的交旅融合新画卷徐徐展开。
交旅融合 路边风景独好
泰安是山东省唯一黄河干支流全域覆盖的地级市,境内黄河流域面积占全省黄河流域面积的47.5%,大汶河作为黄河下游最大支流,由东向西穿越泰安,汇入东平湖,与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相拥。选择沿大汶河建设文化旅游生态廊道,不仅是把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叠加机遇的现实之举,更是推动文旅串珠成链,聚焦生态保护修复,培育路衍经济业态,加快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使泰城由环山而建向依山傍水发展的关键一招。
驱车跨过牟汶河大桥,驶入廊道加宽段道路主体工程现场,北观泰山拔地通天,南看徂徕山壁立千仞,身旁的汶河水源远流长。去年3月,泰山·黄河—大汶河文化旅游生态廊道正式动工,这条规划总里程777公里的生态廊道近期实施385公里,其中主线197公里、支线188公里,完成新改建11公里、旅游服务功能提升231公里,廊道雏形初现。
傍晚,斜阳把河水揉成金箔。沿路驶入旧县汶河东路的音乐公路,车辆仿佛成了一个悦动的音符,伴随轮胎与路面切缝处接触产生的摩擦声音,《我和我的祖国》音乐旋律响起,赞歌一路相随。这是泰安首条音乐路,与彩虹路、荧光路等路段以“徂汶华章”为主题,作为生态廊道中的示范工程,利用区域优良生态环境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实现观光体验与公路旅游深度融合,突破原有旅行方式,把“旅游公路”转型成为“公路旅游”,助力泰安旅游业提档升级。
俯瞰下,廊道起点位于泰山东麓,顺接东岳胜境旅游公路,沿大汶河至黄河风貌带,途经全市6个县(市、区),衔接黄河、齐长城、大运河三大国家文化公园,串联起黄河文化、泰山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儒家文化、大运河文化、水浒文化、徂徕山文化等8个文化形态,其中链接4A级以上旅游景区12个、3A级旅游景区21个,以及百余处文旅资源点。项目围绕“快进慢游、交旅融合”开展高标准设计,构建“一廊贯通、五段竞秀、八区联动”总体格局。围绕山水生态、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打造游客服务中心、文化体验馆、房车露营地、特色研学基地、观景平台、网红打卡点,以及餐饮住宿、加油加气充电等服务设施,使游客“慢下来、留下来”,为拓展泰城“全域旅游”新格局,实现交通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奠定基础。
路产共兴 多业并举共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条新的交通线路都承载人民幸福梦想。廊道建设以“路产共兴”为理念,统筹交通、生态等项目,依托沿线资源,重点打造低空经济、文化旅游产业、光伏新能源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多业并举形成“以路兴产、以产养路”的路产融合发展机制,带动沿线文旅等产业向精致化、品质化发展,助推沿线乡村实现因路而兴、因路而富。
修一条路、连一串景、育一批产业、富一方百姓。随着项目的深入实施,廊道沿线路衍经济业态正加快培育成型。依托驿站,项目规划了咖啡餐吧、陶艺工坊、迷你考古基地、飞行营地、乡村市集、房车营地、加油充电等配套业态以及水上旅游项目。
随着生态廊道的运营愈发成熟,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厚的资源优势和便捷的交通优势,泰山通航飞行基地项目于去年年底落地汉博园驿站内。基地业务范围涵盖飞行执照培训、航空科普研学、航空护林、渔业监察、应急救援、无人机航空物流、航空旅游及飞行体验等。目前,基地正在运营飞跃泰山体验项目,可定制泰安(泰山)—水城淮北—安徽黄山、泰山—青岛、泰山—日照、泰山—东营黄河入海口等旅游专线。未来,基地还将逐步引入4座及4座以上飞机,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共建,筹建初级飞机装配等配套产业,打造通用航空产业园。
“我们将项目布局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重点改善优化瓶颈路段、做好路网整体衔接的同时,结合实际确定了路基、路面、桥涵建设等级,确保项目既符合路网建设要求,又与当地需求、群众期待紧密衔接,把道路建到群众心坎上。”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廊道将路网布局和服务设施、沿线文旅资源有机结合,尊重不同的地域文化资源禀赋,配套建设观景平台、休息驿站、房车营地等服务设施,设置一级驿站8处、二级驿站27处、三级驿站36处,并建设景观和智慧系统,通过增强后期运维活力与“造血”功能,实现“以廊道带动周边业态、以周边业态反哺廊道”的双赢局面。
开展生态廊道建设,不仅要构建“串珠成链、山水相融、移步换景”的旅游交通体系,还要着眼长远,注重生态赋能,打造交通与生态、文化、旅游高效融合的泰安样板。纵观廊道沿线,项目聚焦大汶河流域生态保护,实施近湖侧山体生态修复、水生态治理、裸露土地综合治理等工程,开展大汶河沿线流域增殖放流、污染物清理收集,通过水生态功能提升、林地湿地综合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污染防治阻隔,提高流域生态治理水平和环境承载力,进一步筑牢汶河沿岸生态屏障,打造集生物多样性保护、休闲观光、科普宣教于一体的多效益兼顾的综合生态示范区,构筑形态完整、功能完善的绿色生态体系,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奋力向前 当好开路先锋
建设交通强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山东成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体现了“走在前、挑大梁”的政治担当。推进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是时代赋予泰安的新使命、新担当。
泰山·黄河—大汶河文化旅游生态廊道建设项目获评国家级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第一批试点项目、山东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山东省新增文化体验廊道重点项目、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项目、全国美丽公路建设十佳典型案例。建好这个项目,对我市构建交通、文旅、生态、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道路从支持旅游、服务旅游向成为旅游转变,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将为省市乃至全国提供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旅游公路建设模式样板。
试点任务落地泰安,并不令人意外。近年来,泰安市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打造“四好农村路”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抓手,发挥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完善旅游交通网布局,推动交通建设与旅游开发、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打造高质量的旅游公路产品带动农村公路转型升级,以交通先行激活区位优势、提升竞争优势,多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设旅游公路662公里,“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对构建全域旅游的整体格局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旅游公路建设点多、线长、面广,涉及层级多,泰安市紧抓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重大机遇,将推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作为实施泰安行动的重要内容,进行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实施。市县两级建立推进机制,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协同推进旅游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泰安市坚持系统思维,将旅游公路作为旅游产品去打造和运营,将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和沿线文化旅游场所一并规划建设,编制了《泰安市旅游交通网主骨架布局规划(2024—2030年)》,加快建设“快捷通达、无缝衔接”“一廊六环多支”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构建高效率的快进通道和高品质的慢游体系。截至目前,泰安市已基本实现全市70家A级以上景区15分钟到达国省道、30分钟到达高速公路出入口。
随着交通与生态、文化、旅游的高效融合,泰安旅游公路示范项目带动作用日益凸显,自然生态、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特色旅游文化产业资源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相互协同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大路修起来。泰安市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以“石敢当”的闯劲、“挑山工”的韧劲,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在示范区建设中当好开路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