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900004341128J/2024-0016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泰安市交通运输局 | 组配分类 | 督查通报 |

2022年11月,市委、市政府召开最高规格动员大会进行安排部署,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泰安行动方案(2022-2025年)》,建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工作机制。市交通运输局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工作专班,建立工作制度,各县市区、功能区建立起相应组织机制和工作机制。坚持把交通强国泰安行动清单化、项目化、责任化,2023年确定33项、2024年确定47项重点目标任务,目前80项重点目标任务已全部完成。2023年3月,泰安市平安高速样板、数字干线公路、数字农村公路、旅游公路、内河航运、多式联运、安全生产等7项试点获批省级交通强国试点,试点获批数量居全省首位,正按照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其中,旅游公路试点——泰山·黄河—大汶河文化旅游生态廊道,已通过省交通运输厅评审,报部申请国家级交通强国试点待批。
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加速推进。三年来,先后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51.52亿元(2022年77.5亿元、2023年84.02亿元、2024年90亿元),持续推进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
——高速公路加密扩容。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67万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215.2公里,居全省第3位。高速公路10条、476.1公里,高速密度每百平方公里6.13公里,居全省第5位。泰东高速具备通车条件,济广高速年底前建成通车。2025年济微高速建成通车后,泰安市将实现“县县三高速”。
——国省干线提质增效。近年来,组织实施国省干线新改建项目5个、117公里,大中修项目30个、555公里,全市存量次差路全部清零。国省干线公路通车里程1005公里,一级公路占比34%,一二类桥梁占比99.8%,优良路率达到99%,乡镇通达率达到91%。在2023年度全省公路网技术状况监测中,泰安市普通国省干线路网技术状况居全省第2位。
——内河航运加速推进。2021年,泰安市八里湾船闸、京杭运河东平湖区段航道、泰安港老湖作业区建成,实现了自1902年京杭运河泰安段断航119年之后历史性复航。2022年以来,加快建设大清河航道,彭集作业区(兖矿泰安港)、银山作业区,泰安市内河航运“一闸两线三港”整体布局基本形成。全市内河通航里程达到179公里、高等级航道51公里,千吨级泊位13个,实现公铁水等交通运输方式无缝衔接。随着京杭运河柳长河段“三改二”工程的实施,将实现2000吨级船舶“通江达海”。
——铁路建设全面提速。泰安市共有铁路线9条,营业里程460公里,6个县市区均有铁路通达。有泰安高铁站1个,始发线路2条,停靠班次110列;铁路站29个,泰山火车站停靠班次46列。全市铁路电气化率89.4%,高于全省3.4个百分点。济枣高铁于2023年开工建设,计划2027年建成启用。莱临高铁启动前期研究工作,泰肥铁路扩能改造开工在即。
——低空经济加快破题。围绕“强基础、育产业、铸示范、促创新、建生态”总体思路,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强化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招引培育、场景应用搭建、试点示范创建等工作。肥城仪阳通用机场获省发改委立项核准,初步设计编制基本完成,争取尽快开工建设。
综合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全面增强。大力发展交通运输服务业,公铁、公水、公铁水等相互衔接的多式联运服务悄然兴起,网约汽车、定制客运、网络货运、无船承运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全市交通运输规上企业在库数量109家,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收增速13.6%,居全省第6位。全市道路客运企业20家,客运车辆921部,高级客车623部、占比67.64%。客运班线150条,日发班次770多个。泰城网约车业户发展到99家,网约车辆3200余辆。今年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道路货运企业完成货运量1971万吨、货物周转量42.26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8.13%和15.96%。水路运输完成货运量32.73万吨、货物周转量1.4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7.79%、14.42%。围绕物流降本增效,深入调整运输结构,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泰山内陆港获评多式联运“一单制”省级试点,获省奖补资金300万元。泰安市多式联运列入全省试点企业达到4家,数量居全省第2位。
交通智慧绿色水平显著提升。加快交通科技创新,建设交通运输一体化平台,智慧公路、智慧港航等一批新型数字项目快速启动。建立施工工地扬尘管控清单,健全扬尘污染防治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要求。打造绿色港口,强化港口码头大气污染防治。推进绿色化载运工具,落实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核查和准入制度,以及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运输市场准入;加速淘汰升级老旧车船,全市累计淘汰国三营运柴油货车5563辆,占淘汰总任务的119.48%,泰安市200总吨以上的货运船舶全部加装生活污水储存柜和监控装置。
一批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的民生实事落地落实。深入实施“四好农村路”集中攻坚专项行动、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和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程,全市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100%,基本实现村内通户道路硬化“户户通”;全市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实现通客车,客运公交化改造比例达到100%。新泰市、东平县创建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泰山区、肥城市创建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全面加快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深化客货邮融合发展,争取融合示范线路9条,数量居全省第4位。肥城市、宁阳县获批全省“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宁阳县“智慧物流+交快融合”获评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全市拥有公交线路451条,公交车3398辆。新开通旅游公交直通车和夜间线路6条,公交覆盖面持续提升。肥城市被评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按照“串珠成链、山城联动、全域融合、转型升级”的思路要求,着力打造“一廊六环多支”覆盖全域、干支相连的旅游公路网络。S103东岳胜境旅游公路示范工程建设完成,泰山•黄河—大汶河文化旅游生态廊道一期示范路段加快推进。泰山区北部山区旅游路、岱岳区九女峰旅游公路循环圈、新泰市“美丽农村路”精品线路、肥城市北部环山路旅游公路、宁阳县环山旅游公路、东平湖环湖路等,都结合各自资源禀赋,因地制宜,高水平打造了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