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运河,穿越古今,纵贯南北,悠悠流淌。
大运河水脉里暗藏着富庶繁华的密码、源远流长的文脉。大运河泰安段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连接古今的桥梁。
2024年,正值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记者深入大运河泰安段沿岸,探访大运河给这里村民带来的生活变化、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及文旅融合的发展,感受运河沿线人河相亲、城河相融的运河魅力。
悠悠运河,绵延千里,流淌过泰安。
这是一条古老的航道,碧波荡漾间,沿岸渔民的生活与运河韵律和谐共鸣,绘就出一幅生动的渔家风情画。这条古老的航道同样激发了水利发展的活力,交通港口也因此更加繁忙有序,货船穿梭,商贾繁荣。一曲大运河“交响曲”,正在东平湖畔悠扬响起。
渔业养殖户的“金色”转型
清晨的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东平县东平街道西辛庄的鱼荷稻蒲乡鳜鱼观赏鱼生态养殖基地内,负责人孙虎城穿梭在错落有致的鱼塘之间,观察着鱼苗的生长状态。
三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草与洼地,水面、台面无法区分。“得益于县里渔业养殖的有关政策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今年3月份,我投产了观赏鱼生态养殖基地这一项目。”鱼塘中的金鱼和锦鲤摇头摆尾,悠然自得,孙虎城启动喂食机器,一勺勺饵料撒下,池塘里的鱼儿争相觅食。
作为渔业养殖方面的“新手”,政策的加持、技术的支持给足了孙虎城信心,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则实现了鱼类的生态化、规模化养殖。
“基地现有300亩的养殖规模,目前养殖180万条鱼,其中观赏鱼数量占比大。”孙虎城说,东平街道工作人员、水产专家上门给予技术支持,游客也可以在这里垂钓,基地运转得越来越好,养殖与旅游相结合,让他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东平街道的渔业养殖是东平县渔业发展的缩影。“街道辖区有16条河流流经,水域面积4万余亩。我们谋划打造了西辛庄鳜鱼和观赏鱼养殖项目、旭丰白对虾养殖项目、精品鱼育苗项目等10余个生态渔业项目。”东平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林红卫介绍,推进生态渔业建设,东平街道加快土地流转,科学谋划发展特色养殖,在生态渔业发展上走出了自己的新路。
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及后续保护与发展政策的实施,东平县的渔业资源更加得到重视与保护。近年来,东平县大力实施30万亩生态渔业工程,全速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以往传统的捕捞业也正向生态养殖、休闲渔业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水利新貌与运河共生辉
大运河泰安段给周边带来的变化,同样在水利事业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
戴村坝是京杭大运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同样也是大汶河上的重要水利工程。每年七八月,汶水激增,戴村坝激流飞瀑,“戴坝虎啸”颇为壮观。
在东平县的戴村坝博物馆入口处有一座铜雕,这是戴村坝工程的总设计师,明代杰出的农民水利专家白英。“白英提出了‘引汶济运’的建议,让大运河得以畅通,戴村坝的修建历史要追溯到明朝。”工作人员介绍。
大汶河是黄河下游最大的支流,戴村坝对黄河和东平湖的河势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运河文化和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戴村坝主要功能为拦蓄大汶河水,使趋南旺,三分南注,七分北流,以济运道,有着“运河之心”的美誉,至今仍发挥着固定河槽、拦沙缓洪、引水灌溉等作用。
以大运河为中心,东平县河湖水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全力实施保护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一批生态保护工程,大运河岸线资源得到有序利用。
走进东平街道稻屯村,稻屯排涝站沿河道而建。汛期迎来强降雨时,工作人员按下按钮,排洪站便迅速启动。“涝水排入河道,可以降低村庄和农田、水田、水产养殖水位,从而防止对大运河泰安段周边区域带来不利影响。”东平街道水利站站长陈风解释,稻屯洼周边共30个村,汛期遭遇强降雨后,村庄和农田将出现积水现象,因此排涝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
昔日浑浊的河水如今变得清澈见底,河岸两旁绿树成荫,漫步河畔,清风拂面。随着东平街道水系连通工程的深入实施,河道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河道畅通、河清岸绿的景象,不仅提升了城市的颜值,更成了附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保护改善水环境、水生态,利用好水资源、大运河岸线资源……近年来,东平县注重水生态系统平衡完整原则,加快构建大运河现代水网,形成完整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切实发挥水工程对生态文明的生物载体功能,全力做好大运河沿线河道水系治理管护规划。
运河成了“黄金水道”
夏日,京杭大运河泰安段航道上的船舶来往如梭,装载着煤炭、大件设备等货物的船舶在航道上有序航行,一派繁忙景象。位于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最北端的泰安港东平港区老湖作业区内,货物在此中转、装船,船舶从这里出发,向南途经淮河,通过长江口直接入海,实现江河联运、河海联运。
运河通,百业兴。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三个部分。京杭大运河东平段开凿于元代,《东平县志》中记载了古时候京杭大运河东平段“黄金时期”的繁荣景象:“在昔运河畅通,漕运兴旺之时,帆樯林立,商船汇集,岁运漕米四佰万石。”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兴盛600多年的大运河漕运终因河道年久失修加之黄河改道,于1902年停运。2017年12月,京杭大运河泰安段航道工程正式启动,2019年12月通过交工验收,2021年,泰安港东平港区老湖作业区通航,结束了泰安百年来“有湖有港不通航”的困境。
如今,京杭大运河以特有的交通物流优势,源源不断的运送着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水道”。今年3月份,一台总重350吨的大型变压器设备从老湖作业区装船顺水南下,直达目的地,这也是同批设备的第11次运输,白鹤滩水电站二期工程中使用的其中一台大型设备,也是同批设备的第11次运输。
“泰安港作为山东首家具备超大件发运能力的内河港口,持续完善港口服务功能,近年来承接变压器、大型化工罐体、蒸馏罩、盾构机等货物发运任务,多次刷新全省内河港口单件大件装卸质量记录。”交通运输局港航铁路机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眼下,生态养殖蔚然成风,东平湖碧波荡漾,水利枢纽滋养着万物,港口的繁忙成为大运河生命力的见证。古老的大运河,在这里映照出勃勃生机与无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