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营商环境优化 解锁水运经济新增长级
发布日期:2025-04-08 08:44 浏览次数:


市交通运输局港航铁路机场服务中心立足京杭运河区位优势,聚焦服务能级提升、数智赋能转型、港产融合攻坚“三向发力”,以“营商环境优化年”行动为抓手,创新构建“政策精准滴灌+科技硬核支撑+产业生态聚合”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全面释放水运经济“黄金效益”,为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政策服务"靶向赋能" 厚植企业发展沃土


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打造“立体式”惠企服务体系。


一是政策直达快享。创新“政策专员+网格服务”机制,梳理集装箱免费过闸、船舶拆建补贴等8类惠企政策包,通过“案例解读会+小程序云课堂+一图读懂手册”实现精准推送,累计走访服务企业20余家次,现场解决政策类问题60余项。


二是降本增效显著。依托“山东省稳住经济基本盘惠企政策平台”和水运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项目,积极助力企业贷款金额880万元,缓解企业和船员融资难题。指导3家航运企业完成船舶拆解奖补申报,预计2025年度累计为企业争取资金近500万元。


三是服务效能升级。深化“零跑腿、零漏办、零距离”的“三零”服务新模式,通过线上办、预约办、掌上办,将原本需要120分钟办理的事项压缩至2分钟,压缩比例达98%。企业满意度测评达99.5%,营商环境创新做法及智慧化港口建设等行业成效被省级媒体报道和省厅领导批示推广。


智慧港航"数智领航"  重塑产业竞争内核


以“新基建”筑牢水运经济数字化底座。


一是内河航道提效能。京杭运河柳长河段“三改二”工程正式通航后,港口、航道、船闸均满足2000吨级船舶和万吨级船队通航,航道整体通航能力实现翻倍。1000吨级船型实载率可提升近60%,2000吨级提升近30%。


二是智能平台强协同。积极推进“智慧+”战略,依托智慧航道系统平台,整合港口、航道、船闸等内河水运信息资源,打造“全方位感知、广泛互联、深度融合、智能应用”的港航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互联畅通、运行智能绿色。船舶污染物联单监管平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服务企业用户达200余户,送交污染物提速80%以上,实行船舶固体垃圾、生活污水免费接收。


三是绿色转型树标杆。推广LNG动力船舶、岸电设施应用,试点“光伏+港口”清洁能源模式,兖矿东平陆港有限公司建成全省首个内河全流程自动化散货码头,作业效率提高60%,单位产品能耗降低10%,被推荐为全省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港产融合"聚链成势" 打造黄金水道经济圈


构建“以港兴产、以产促城”发展新格局。


一是重大项目牵引。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深化南向与长三角地区,北向与京津冀,西向与晋陕蒙等对接合作,“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精准对接大型制造产业、大型物流企业,打响泰安港品牌。


二是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港口+大宗商品交易”“港口+高端装备制造”等业态,启动老湖作业区仓储中心建设,推进老湖物流园前期工作,扩大彭集港煤炭中转量,力争年物流中转规模突破10亿元。


三是航运生态扩容。扶持发展各种经济形式的航运企业,培育壮大航运企业和运力规模。拓展船舶交易、船舶维修等配套业务,培育现代航运综合服务体系。以京杭运河大清河航道维护基地建设为依托,推进水上服务区建设,年内实现船舶停靠、补给、维修等到港即享服务。


信息来源:泰安市交通运输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